2014年6月3日傍晚,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和人口与生态研究所在成智楼221会议室举行2014年度春季学期第四次“社会学学术沙龙”(总第13期)。本次沙龙由魏爱棠副教授主讲《流动人口社工资源分配的基层实践逻辑——基于购买社工服务政策实践的伦理议题探讨》。魏老师首先从社会工作伦理视角下的流动人口资源分配话题,并结合自己以社工督导和专家角色参与A市购买社会工作项目的推进过程,提出流动人口社工资源分配的基层实践逻辑这一研究问题。对于购买社工服务中流动人口的资源分配状况,魏老师认为存在政策效益的垂直减法现象和社工机构服务资源分配中的流动人口摒弃现象,同时指出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三种基层表述:可怕的流动人口聚集,看不到成果的流动人口服务,“自己的流动人口”。在流动人口资源分配实践中,基层工作人员会出现地方性的利益排斥、中国文化中的社区观念与地缘界限、群体观念与危险控制等实践逻辑。在探讨流动人口社工资源分配中存在社会排斥和不平等伦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后,提出几个基本对策:重视社工专业伦理教育,重视文化敏感性训练,关注文化上群体分类与社区界限观念的影响,重视塑造流动人口群体正面的社会形象。与会系所老师从流动人口范围界定、基层实践逻辑中“基层”的界定和说明,基层实践逻辑的过程分析,以及政策伦理和基层社工伦理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社会学学术沙龙为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人口与生态所举办的常规性学术讨论活动,一般2-3周一次,旨在搭建系所教师成果分享和学术讨论的平台,通过定期的举办,提升了教师的学术能力并拓展了互动沟通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