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翔伟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政治学系2006级;
厦门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
2010.8-2011.7服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第一中学
前些日子,收到李思颖老师的信息,希望我能将13年前支教的经历做些许回顾,分享支教的感悟与心得。我尝试把自己拉回到2010年的那个夏天,去回想13年前16个年轻人的模样、心境。努力了很久后,我遗憾地发现,当时的种种已在记忆中变得模糊,那感觉就像在厚重的晨雾中回望走过的小径,依稀识得一条路影,却无法看的真切、清晰,只有小径旁低矮的路灯,透过这厚重的迷雾,折射出几团暖黄。
这条小鱼在乎
和支教团的缘分,比2010年还要早些,这得感谢04级叶仲霖师兄。当时我在漳州校区学生会科技创新部做部长,朋友告诉我,来了一位校本部同院的师兄,学生工作经验丰富,要介绍我认识。初见师兄,他眼中流动着光彩,身形虽瘦,但行事说话透着干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听说他要去宁夏支教,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支教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去?
那时候没有微信,新浪博客是主流的信息传播工具。师兄去支教后,通过博客分享支教日记,号召更多人参与到帮助海原学生的行动中。博客里我看到了一则名为《这条小鱼在乎》的故事:
暴风雨后,海边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卷上岸来的小鱼。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捡起小鱼扔回大海。
有人劝他:“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小鱼的故事、支教的日记,这些解答了我的好奇,“支教是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走出大山
第十二届支教团共有十六名队员,分别在县城三所学校、乡镇两所学校做老师。
我的副队长和另一名女队员在海原县职业中学,有天晚上9点她们给我打电话,告诉我班上有两名高三的女生要退学,让我抓紧过去一趟,一起劝她们留下读书。我和舍友马上出门,骑着自行车赶往职中。
到了宿舍,气氛十分压抑,队友这边夹杂着对学生未来的担忧和劝说无效的焦虑,学生那边混杂着对老师的歉意和选择离开的决绝。我们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和学生分析放弃读书的利弊、讲解支教团能够提供的物质支持。可惜直到半夜11点,学生依然坚持放弃读书,选择去石嘴山市打工挣钱。最终这两名学生还是辍学了。离开后没了联系,不知道她们现在过得怎么样。掰指头算,该是30左右的人了,相信也有了家庭、孩子。希望她们健康平安,知足圆满。
当时为了宣传支教团、争取社会资源,我也开通了新浪博客,坚持写队长日记。那一天我和队友们都很沮丧,回到宿舍我熬夜写了一篇博客,名字应该是《走出大山》,最后的结尾写到,“海原县是个不大的地方,对一些人来说,走出周边的大山,需要一个晚上;海原县是个很大的地方,对一些人来说,走出思想的大山,需要一生的时间。”
现在回头看这件事,心境已大不同。当年我痛心自己的无能,没能唤醒大山里的学生;后来我踟躇彷徨,自己带给学生对大山外的渴望,却无力改变教育水平不均的情况;再后来,我开始反省自己,当年强行用黑白的二元标准,去嵌套一个多元世界,是不是一种浅薄无知?用自己价值观念,去期待说服历经完全不同生活的学生,是不是一种“不食人间烟火”?我心中的信念与世界,是不是比学生的信念与世界,更契合、促进他们的人生?
答案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清晰。
师与生
支教团项目是1999年发起的,到我支教时,已经是第十二届。
感恩师兄师姐的付出与努力,厦大支教团的老师在海原非常受人尊敬,不论是在小卖部采购东西,还是坐公交车下乡,亦或是去家访敲门问路,只要知道是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员,当地百姓都会特别热情地唤一声“老师”。
大家都很珍惜这一声“老师”,很努力地在精神上、物质上对学生尽到一份老师的责任。我的队友都很棒,工作日认真备课、批阅作业;周末扎进村里,对一户户贫困生家访;时刻想办法在学校、社会争取奖助学资源;每逢重要时节,丰富学校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的眼界……大家通过真诚的努力,兑现了出征前的誓言。
支教结束后,尤其是参加工作后,我对支教的感悟也不断变化。支教队员的我,面上是老师,执鞭三尺、教书育人;里子是学生,经历摔打、耕读致远。支教一年,在育人中接受教育,是老师,更是学生。
草蛇灰线,生活的很多伏笔在那一年埋下。如今我是后辈口中35岁的中年人,已经不再像13年前般,青春意气,带着强烈的“对”“错”或“是”“非”去看待生活,而是学会理解、接纳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那一年的记忆,大部分都像开头所说,变得模糊或缥缈;但那一年的感悟,随着岁月的厚重,变得越来越清晰明朗。这些都是那一年时光赠予我的珍馐。
年少时,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万千众生。眼宽了,心变会阔。若再能花些时间,去冲、去闯,去走出舒适、去体验挫败,或可为生活沉淀更多宝贵的养分。我们是公院人,祝愿师弟师妹们怀揣家国情怀,立心为公,以“不必等待炬火、我就是炬火”的勇气,把光与热播种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尽己所能地去实践抱负,不负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