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NIbXYizf5s3v1-yD9tQwoQ
当年87级同学们怀揣梦想踏入厦门大学这所神圣的学术殿堂,30年前87级同学们踌躇满志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今天87级同学们遍布各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崭露出才华,无愧于厦门大学的荣耀!
人物介绍
本期87专栏介绍文化界代表
—厦大87政治系王元
王元,别署“雅正堂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厦门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厦门市文联专职副主席。
闲时写写字,摇头晃脑吟诵诗词,尚文之风颇重的泰宁小城里,并不富裕却受人敬重的外祖父在儿时的王元脑海中留下深刻烙印,“看着他,我知道原来精神的快乐可以弥补物质的清贫。”
王元说,耳濡目染中,种下了他书法的“因”,热爱古典文学的他9岁起启笔临池,由柳体入门临摹习字,而后在各种书法比赛的历练、老书家的指导以及自我专研中眼界渐开,数十年坚持如一。
晨起练字,入夜捧读,朝九晚五的工作并不影响王元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少年靠才气,中年拼学问,老年要有化境。”而今技法扎实的王元不再满足于技巧的卖弄,他从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历代名家论著及东西方美学著作中汲取养分,“勤读多思,厚实自己,要有全方位的学养,才能再往前推进。”在他眼中,学书法者云云,能成者甚少,“能如齐白石等老来返璞,天真浪漫的,更少。”他也希望待老来能有所突破。
学书法绝非易事,甚至是个反复痛苦的过程,“前一个月还对自己的字沾沾自喜,一个月后重看,却怎么也看不上。”王元说,这种情况对于习字的人来说是常事,他也曾几度灰心,总觉难以进步,“但这也是一种财富,当你真正走进后,体验到的大快乐难以言喻。”在他看来,习字的乐趣亦如读书、如学佛,是内向的,恰如陶渊明所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专心、坚持、思考,王元说,学书法也是修身、修心的过程。譬如临帖作为不二法门,是在改变自己的习气,修正自己,习字如是,修身亦如是。
书法不仅是技法,更是书艺、书道,带着想法地去写字,王元并非纸上谈兵,古人形容草书如“惊蛇入草”,简单一句,他却琢磨出深意:蛇行走,左弯右绕中却也节节贯穿,恰如运笔之势;蛇入草所需克服的摩擦力也如笔在宣纸上克服阻力前行,草书要快,也要有“涩劲”,线条才美而有力道。
王元在急与弛,方与圆,顺与逆等矛盾中寻求辩证统一,这也恰如太极的用力之道。2007年起练习太极,王元渐将太极动作和气息引入书法创作,改进运笔方式。
“太极以柔克刚,要用身体来体悟。”王元说,太极讲究圆,运笔亦是,从指尖,到手腕,再到手肘、胳膊乃至腰部,都是以某一点为轴心“画圆”,“譬如在写大字草书时,用到腰部的力量‘画圆’,则更流畅、有力。”
王元不止一次提到,人应当诗意地活着,艺术和生活不可分割。2002年,他和李世平、李诗斌、陈圣凯、洪顺章、连明生、刘涛几位厦门书画实力派人物组成“虎溪七闲”,他们都工于学问,除了书法,音律、诗词、琴棋,各有所长。
在“虎溪七闲”的成立宣言《诗意空间》中,他说,诗意空间不仅是行动口号,审美理想,也是生活方式。王元和他的书友们也用行动将生活过出“诗意”,时常相约游湖、登山,古琴相伴,吟诗作对。
“闲是心灵的驿站,心灵到了这个驿站,不再为各种无止境的欲望所控制。”王元说,生活应该向内走,即便少不了生活琐碎之事,也要从中寻求出口,用书画来颐养自己则是最好的方式。抛却了功利,艺术回归清新,王元为人、写字皆如是,从容、自然。
习字不可一蹴而就,在王元看来,学习书法,有三样必备:
内容转自《城市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