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公事人:眼里有光,心中有花——做新时代逐梦人

时间:2023年07月10日

来源:bat365官方登录中文

浏览:

陈玲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政治学系2005级;

厦门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

2009.8-2010.7服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职业中学

收到本科母院魏丽艳老师的约稿,我倍感惊喜。“支教”几乎是从大一开始贯穿并影响了我之后近20年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所以当我停下来开始回忆这支教的时光,打开我曾经支教的文件夹,照片、日记、工作文稿等等跃入眼帘,太多的人与事竟是这般的清晰,想说的话太多却不知从何下笔。

青年志愿者与支教队员:青春的担当

团中央发给支教队员的证书里赫然写着: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我们既是厦门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队员,更是国家扶贫接力计划的青年志愿者。这个身份对于我们所有的支教队员来说是光荣的,但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我从大一开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办西部梦想社团,筹捐义卖、助学支教,尽己所能助力扶贫。但当我成为一名研究生支教队员时,我不停地问自己:我还能做什么、该怎么做,如何能够为国家扶贫接力出一份力。

我始终相信只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所以那时候的我们确保教学工作的同时,组织英语演讲比赛、举办文体演出;周末家访调研,发动社会爱心资助。我们在支教一年里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帮助许多孩子提升了学习成绩,也曾从全国各地陆续募集近百箱的衣物,通过学校、学院还有社会捐赠把助学金和奖学金交至学生的手里。难以置信自己曾经是这样的热血青年,用火热青春书写着诗一般的人生!回看过往,我感谢曾经的自己能够毅然决然地选择支教老师这个身份,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己所能,用精神和行动去担负起这一份责任,更感谢学校让我们的青春时代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亮!

西海固:最温暖的地标

西海固,与海没有任何联系,这是当时宁夏西南山区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曾被联合国认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我们第十一届支教团支援的地方就是七县之一的海原县。这里黄土高原,物资匮乏、寒冬漫长,这些自然条件的恶劣锤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力、激发了在不可能中创造条件的达观品质,同时也被当地孩子、老师和家长朴实无华的关心和爱所温暖、所滋润。

——学会生活技能。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随着主动融入,我们也学会了许多的生活技能,直至今天还能有所受益。在这里水是极稀缺资源,支教的一年里除了下雪没有见过天空落下一滴水。孩子们在这里一两个月不洗头洗澡是再正常不过了;为了节约用水,我们学着习惯清水洗脸、洗衣服,并进行更多的二次利用;我们支教队每周末都要从各个乡的学校到县里集中开会,会后去澡堂洗一次澡,把积攒一周的衣服也一并清洗了。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应对沙尘暴的侵袭;跟着教师家属学会了手擀面、包包子;即便断电了,我们还能点起蜡烛拉满氛围感;我们还学会了扫雪、滑雪,能够享受严冬雪地的乐趣……

——感受淳朴的善意。我的宿舍离学校的水窖有点远,每次打水都是穿过大操场,起初我们三个女老师排好班轮流打水,可几天后,我们发现屋里的水桶经常是满的,班里的孩子总是趁着课间休息偷偷给我们打水,还有当地教师的家属也常常会帮我们做个饭、打桶水。我们后来甚至用锁门的方式阻止他们打水,可他们就用他们的桶打好水放在门口。再后来我们就坦然接受了这一份善意。以后的时光常常是晚自习下课后,一群孩子跟着我们说说笑笑穿过操场,其中有两个孩子月光下提着水桶还要追着你讲讲海边的故事。

——惊叹他们的才华。在大多数人看来,这里因为信息闭塞、地区贫困,孩子们大多数没有出过门开阔眼界。但其实每次举办活动的时候,我们都能发现惊喜,不管是英语演讲比赛还是文艺演出,甚至是日常的手作,他们的表现让你不得不感叹孩子们的才华。他们能歌善舞,心灵手巧,他们也许只是没有更好的展示舞台,没有漂亮的装扮去映衬他们的才能。

我们班有个叫杨军的男孩子,通过小卖铺和同学收集了许多的冰棒棍子,他用冰棒棍子搭建了一座房子。他拿给我的时候,有点羞涩地说:“玲姐,不知道怎么表达对您的感谢,这个送给您,希望您不要嫌弃!”我记得我反复问了两遍“这是你自己做的?”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我特别激动地说:“也太有创意了,真的很喜欢!”我依旧清晰地记得他脸上的微笑和发光的眼睛。

西梦与研究生支教团:筑梦与逐梦的故事

作为厦门大学第十一届支教团成员,这一年的支教包括后来的爱心援助皆是源自一个梦:西部梦想社团。2006年的4月份,我们6个人成为首批社员共同发起创办了这个支援西部的社团。那个时候一旦有想法就有“敢为天地先,敢为弄潮儿”的胆儿,这也源于厦大是个开放包容的学校,学生的创想总是能够得到全方面的鼓励与支持。也正是因为创办社团,了解到了学校研究生支教团这个组织,并通过李鸿添学长的积极联系,促成了我们社团与研究生支教团的紧密联系。社团的成立、发展都得到了研究生支教团的助力和指点,叶楠师兄的签名书也极大地鼓舞着我们这群西梦人,也是那个时候“山海情”这颗种子深埋我心底,待到2009年8月终于正式走上逐梦之路。说到西梦,那时候刚成立的十来个人就开始策划全校的筹捐义卖活动,志愿者越来越多,社团力量不断壮大,筹集的物资多到根本超出我们的想象,漳州校区团委老师把能利用的办公室都腾了出来给我们存放捐赠物。连续几个晚上的清理作战,我们整理出了中小学生可用的物资送去研究生支教的地区,其余的衣物、书本等进行了义卖。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这次筹集义卖可以说是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并为社团每年一次大型筹捐义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的秋天当我在海原上课时,西梦的社长发来短信,告知我50多箱的学习用品和衣物已经达到海原站,同时我从社会上募集的物资也到了。我们支教队员带着学生利用休息时间,整理满屋的衣物用品,分类装袋,或发给学生,或发放学生家长。

社团通过义卖所筹得的资金一部分作为专项奖学金,另一部分作为集体助学金,还有一部分资金在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后购买了几百副手套用于学生保暖。那个时候的我们,敢想敢做,为了大山里的孩子,敢于织梦,勇于追梦,没有什么山峰不能攀登。

伯伯和海涛:除了我们还有他们

——Peter伯伯是一直走在扶贫与助学路上的热心人士之一。他曾经也来学校看我们,询问支教所需,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支教助学工作。扶贫支教的路上我们得到了这位贵人的相助,既解决了一些贫困生的助学问题,更是对我们起到了精神鼓舞。其实伯伯是众多的爱心人士中的一员,之所以在宁夏支教的时候可以从全国各地寄来可以堆成满屋的衣物、教学用品,也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有千千万万个“伯伯”。

——海涛:中学的好友,他出国深造回来那年正好是我支教的那年,回国首站便是来了宁夏海原,见见他资助的学生们并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看看世界的课。他资助的其中一名孩子叫国娟,她也是我们后续做西部扶贫公益活动的重要连接人和梦的延续者。

我研究生毕业后,海涛还曾约我一起回西海固看看,那时的他已经是成功企业家,我因为刚踏入工作岗位终究还是没有赴约。不久他就发给我国娟和孩子们的笑脸照,还有一张枸杞照。我是在海原支教后才知道原来枸杞可以长这么大个儿,还能像葡萄干一样当零食吃。我和海涛也曾说起过枸杞的事情,这里枸杞品质优良,但是销量都很一般,如果能够打造枸杞特色营销之路,带动致富多好。这次回海原,他不仅给国娟的学校捐赠了物资及奖学金,还考察了当地农户家的枸杞。他开始实践,说干就干,采购、包装、营销、销售宁夏枸杞。后来他开始做民宿文化产业,又把西海固的枸杞作为文化产品在他的官网进行宣传。

说他们的故事,是想说在扶贫路上除了我们研究生支教团在行动,这个社会有许多关注国家发展、推动西部脱贫走向共同富裕、助力西部学子成长的社会人士,同时,也因为有我们的存在和我们的行动以及学校的宣传,激发更多有识之士的关注,让更多的社会人士有渠道了解,有途径去践行他们的扶贫助学初心。


“国娟们”:把梦留住

国娟是一个积极向上、努力成长、坚韧不拔的女生。她当时“一对一”助学人是海涛,海涛曾来海原看她,并鼓励她在求学道路上要坚持,海涛和国娟这份山海情缘也是我们后来持续做西部公益的动力之一。国娟很争气,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海原成为了一名教师,志在培养更多的“国娟”。工作以后,我一直持续在资助学生,也曾在单位里发起过暖冬行动。随着国家对西部脱贫攻坚力度的加大及经过多年支教带来的一些教育资源,我们定点支教的学校在后来的几年里教学设施、图书资源等都较为完善。暖冬行动筹集的衣物、图书资料、教学用具等也已经不太能用的到,所以我后来联系了国娟,她告诉我在一些特别偏远的乡村学校,条件依旧落后,她利用周末时间去联系那些条件落后的乡村学校,把这些物资、教学用品都带到了有需要的地方。现在我也是常常让她帮我关注了解有需要帮助的孩子,这几年虽然没有回去,但是通过国娟的讲述以及资助需求的改变,也能深刻感受到西部地区这几年向好的变化。“国娟”是一抹阳光,是更多希望,希望在国家、社会、学校、支教团的共同努力下,培养更多的“国娟”,再让“国娟们”去改变一群人甚至一代人!